關於

Mark van Tongeren

馬克·范·通赫倫(Mark van Tongeren)是一位聲音表演者與音樂學家,擁有藝術研究博士學位。

他以泛音唱法的專業表現以及專門介紹這項非凡聲音技巧的書籍與專輯聞名。

馬克持續拓展他多元的聲音技巧,並演奏口簧琴和雙鼻笛等樂器。


他最新的專輯,是由貓阿諾(Arnaud Lechat)作曲,與他一起演出的夢境》。


他於1993年開始進行圖瓦呼麥唱法(khöömei)的田野調查,並持續研究西伯利亞/蒙古音樂、西藏誦經、沙丁尼亞島與科西嘉的多聲部傳統,以及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與舞蹈。


他是/曾經是以下團體的ㄧ員(或共同創立) :漪渦魚 IUooUI (2021), Superstringtrio (2010), Parafonia (2007), Oorbeek (2002) and Silo Theatre (1992).


他曾師從音樂家/畫家米歇爾.費特(Michael Vetter)學習跨媒介藝術,並於萊頓大學取得藝術研究博士學位。在研究過程中,他曾與泛音歌手羅林.拉歇爾(Rollin Rachele)合作進行「泛音馬拉松」計畫。


他曾與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現場合作演出,包括大提琴家馬友友、聲音藝術家雅普·布隆克(Jaap Blonk)、日本聲音表演者牧上晃一(Makigami Koichi)、圖瓦喉音歌手與樂手秋杜拉.圖瑪特(Choduraa Tumat)、低音提琴家威爾伯特·德·尤德(Wilbert de Joode)、鋼琴家李世揚、創作樂器發明家菲爾·達森(Phil Dadson)、圖瓦喉音歌手兼樂手奧特昆·多斯泰(Otkun Dostai)、小號手費莉西蒂·普羅文(Felicity Provan)、巴勒斯坦穆艾津菲拉茲·賈札茲(Firaz Gazzaz)、女高音林君、台北舞蹈圈與表演團體 BIAO 的舞者們、長笛演奏家馬克-阿爾班·洛茲(Mark-Alban Lotz)、古箏演奏家董昭民,以及越南多樂器演奏者與聲樂家陳光海(Tran Quang Hai),還有許多其他藝術家。


他曾與作曲Jack Body(紐西蘭)、Yang Song德國/中國)、李欣芸(台灣)以及Paul Oomen荷蘭)合作,創作以他的聲音與樂器為特色的新作品。他也參與了Dmitry Shostakovich1931年作品《孤獨》(Odna)的修復工作,並於2003年首次公開演出中擔任演唱。

馬克的YouTube影片

Bandcamp

聆聽馬克的音樂

更多連結在solo.to